□晨報記者 舒曉程
  “旅游日”撞上工作日,消費主力軍上班族只能望優惠而興嘆,旅游優惠最終沒能落到實處。有市民提出:“旅游日”為什麼不能像母親節、父親節那樣固定為某月的某個周末,讓更多的人能享受優惠?上海大學教授顧駿直言,“旅游日”並非假日而是節日,節日的意義更多在於宣傳某種文化價值,如今卻讓“優惠”吸引了過多的社會關註,讓節日本身的價值被埋沒。
  說起“旅游日”,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景點半價”,到底為何要將5月19日定為“旅游日”,鮮有人知。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級研究員劉德謙介紹道,在當初確定“中國旅游日”的具體日期時,各方都提出了多種意見和建議,但“中國旅游日”只能夠有一個日子,所以只好選一個在全國共識更多的日子。“5月19日”是《徐霞客游記》的開篇日,開篇明白記載著“癸醜之三月晦,自寧海出西門,雲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這裡的“癸醜”是明萬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這年的陰曆“三月晦”是公曆的5月19日。最終,這個日子經國務院批覆,從2011年起,正式成為“中國旅游日”。值得註意的是,“旅游日”與聯合國的“世界人口日”、“世界環境日”、“世界糧食日”等一樣,是節日而不是假日,它們的設立,主要是為了喚醒全球民眾以及各國政府對於人類生活生存要素的重視。
  顧駿表示,正是因為總是強調“半價優惠”,大部分市民覺得“旅游日”就是一個旅游可以少花錢的日子,如果市民很在乎那些優惠,可以請假或者休假,總有方法可以享受。但在他看來,沒有必要太在乎這一天的優惠。就像如今部分節假日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費,導致很多人節假日出行大半天都堵在路上一樣,“換個角度思考,如果半價優惠放在某個雙休日,在那一天,各個景點必定人滿為患,大排長隊,談何享受?”
  此外,顧駿認為,景點如果只是為了“形式主義”而搞“半價”也沒有太大意義,“現在‘旅游日’的半價活動更多的是硬性要求,其實節日的活動可以是商家或者景點自己的行為,有關部門‘管太多’在很多情況下反而達不到效果,信號傳遞也會有偏差。”
  安徽大學旅游系副主任李經龍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也表示,從今年起連續四年“旅游日”都不在周末,如果優惠措施繼續僅僅針對這一天,只會是白吆喝,“所謂的政策優惠時間與旅游者的自我支配時間是脫節的,現在中國旅游日往往成了旅游界人士自己的節日,建議要靈活處理,直接優惠時間應該適當延長。”
  (原標題:旅游日:別讓優惠埋沒價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65rotjt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